亮點:消除黑臭水體。水體無異味,底泥明顯改善,水體的自凈能力與河道納污能力得以提高。
凰江治理長度約為 5.5km,水深約 1m-1.5m,平均寬度約 40m。整條河道
分為上中下三段,上中游兩岸做了硬化處理,河道未完全截污,兩岸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現河道水體黑臭明顯,現場勘查底部有黑泥,厭氧發酵產氣冒泡嚴重。在沙井大道橋兩邊有生活污水排污口和雨水管,每日都有生活污水源源不斷進入河道。河道污染源來自底部內源性污染和外來污水的排入。
本次鳳凰江黑臭治理采用了“生態浮島+人工水草+曝氣系統+一體化設備+ 微生物菌劑”多種技術相結合。投加的微生物菌劑包括硝化、凈水、碧清、百特酶、生態凈水劑、生態氧化劑等產品。
具體的投菌思路如下:
工程段底泥淤積大量內源性污染物質,它將長期不斷釋放出污染物質,需要首先通過均勻投加碧沃豐菌劑,加速底泥分解、礦化,該階段可能會造成部分水質指標升高,但可以迅速減少底泥的厚度加速底泥礦化,其次往底泥均勻注入另一微生物菌劑,激活底泥中的土著菌種,并在泥水分界面形成一層生物膜,有效阻止底泥中的有機質繼續往水體中釋放,使底泥在一個封閉的環境逐漸礦化。
使用碧沃豐景觀水系列產品,在前期對污染河道生物氧化基礎上,持續在預處理河段均勻潑灑復合高效微生物菌劑,菌劑使用量及配比根據當天水流量和目標水體污染指標(CODcr、NH3-N、TN)等變化情況作適當調整。
利用高效微生物進行強化降解,對污染河道水生態中各個缺失的微觀生物鏈環節進行修補,由于水體微生態環境的改善,生物多樣性開始逐步恢復,水體生態進入良性循環后,水質越來越好。
投加菌種的同時,在工程河段部分區段種植人工水草,通過人工水草載體與高效菌劑的協同作用可以更加有效的增加水體中微生物的數量及種群質量,從而更好地提高水體的自凈能力與河道納污能力。而對于水體惡劣,水質偏黑綠、存在多個水量大的外源排污口的幾個河段,在布設人工水草、投加微生物菌劑的基礎上,增加水生植物凈化、微孔曝氣和一體化設備處理措施。

投加微生物菌劑:利用行業領先的微生物菌劑對河道有機污染進行轉化及降解,進行原位清淤及水體修復。

微孔曝氣:對重污染點(厭氧作用強)進行快速增氧,增加好氧微生物分解有機物。

表面曝氣設備:增強水體流動,為上層水體增氧,為垂直水體各位置提供不同需氧微生物生存。

生態浮島、水生植物凈化:在河道內布置一定數量快速吸收營養物質的水生植物,轉移水體中營養物,輔助改善水質及增加景觀。

人工水草:在河道底部布設人工水草,為微生物提供更多的附著空間,從而更好地提高水體的自凈能力。

一體化設備:對污染水體進行收集凈化處理,減少污染物進入河道,降低河
道的負荷。
經過碧沃豐生物科技團隊為期一個月的緊急施工和后續的跟進維護,目前鳳凰江全段河道黑臭水體基本消除,河道底泥和水體感官得到明顯改善,水體無異味,透明度良好,水體的自凈能力與河道納污能力大大提高。治理后的鳳凰江為南寧河流治污提供了良好的范本,將掀起南寧江南片區全新的生活篇章,為南寧市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提供優質的生態文明環境。

翠湖橋河段治理前 翠湖橋河段治理后

閘壩上游段治理前 閘壩上游段治理后

沙井大道閘壩下游段治理前 沙井大道閘壩下游段治理后
沙井大道橋下治理前 沙井大道橋下治理后
表 1:治理前后數據對比
|
氨氮 |
氧化還原電位 |
溶解氧 |
透明度 |
治理前 |
14~19mg/l |
<50mv |
<2mg/l |
<10cm |
治理后 |
<8mg/l |
>50mv |
>2mg/l |
>25cm |
文章轉載請注明:合肥天水環??萍加邢薰緒ww.knittingsetonline.com